存款利率和房地产投资收益率都下滑的当下,“资产荒”让不少居民的资金开始纷纷寻找能够获取高收益的投资产品。
从风险对冲到长期布局,要怎么在指数下滑的行情下,规避相对应的投资风险呢?
其实不同投资者存在明显的风险偏好差异就能看出。
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而言,核心任务是通过优化股票组合降低整体风险,关键在于筛选具备对冲属性的品种。
例如,如果投资组合中集中配置科技股,如跟踪科创50指数的标的,或聚焦小盘股如中证2000成分股,会导致组合风险显著偏高。
此时投资者需明确是否需要对冲这类风险,以及如何科学对冲。
在经典投资组合理论中,负贝塔资产具有特殊价值。
当市场整体上涨时,这类资产表现相对平淡。
展开剩余89%但当市场下行时,能展现出抗跌甚至上涨的特性。
将此类资产纳入组合,可大幅改善整体收益风险比,提升组合稳定性。
二十余年前,曾有过关于黄金股估值的讨论。
当时有人疑惑黄金股市盈率为何居高不下,核心原因在于黄金股的对冲属性。
在经济下行周期,通胀往往相伴而至,黄金价格通常会随之上涨,进而推动黄金生产企业业绩提升。
而同期其他板块股票多因经济疲软出现下跌。这种逆周期特性使黄金股成为稀缺的对冲工具,市场为获取这一属性愿意支付更高估值,最终推高其股价与估值水平。
不过当前黄金的核心逻辑已发生转变,从传统抗通胀属性转向对冲美元资产风险,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的行为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但资产配置中选择低相关性品种的原则始终未变。
量化投资存在一定局限性,其策略基于历史数据规律构建,难以有效应对未来市场变化,尤在经济底层逻辑发生转变时,对宏观经济的深度理解与敏感判断更为重要。
这段时间,A股市场再度展现强劲活力,沪指最高触及3892点,创下阶段性新高。
尽管后续出现冲高回落,但市场交投保持活跃,量能维持健康水平,为行情延续提供支撑。
此轮上涨背后,是居民存款“搬家”带来的充裕流动性,与国内外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的双重推动。
当前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概率已超过90%,全球流动性环境正发生重大转变,A股市场由此进入“结构性慢牛”中期阶段,呈现“宽幅震荡、逐级抬升”的运行特征。
从年内表现来看,主要指数均取得亮眼成绩,科创综指涨幅居前,累计上涨37.62%;创业板指上涨25.26%,上证指数上涨14.14%,市场结构性机会显著。
上证指数3856点是重要的多空分水岭,上方压力区间为3870-3900点,下方支撑区间为3851-3838点,这一区间的突破与防守将主导短期行情方向。
创业板指短期涨幅较大,8月单月上涨24.13%,当前已显现技术性调整需求,需警惕短期回调压力。
资金面作为此轮行情的重要支撑,呈现多维度积极信号。
国内层面,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明显,7月单月存款减少1.11万亿元,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私募备案规模大幅增长,增量资金持续入市。
两融余额突破1.6万亿元,创阶段新高,反映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北向资金7月净流入超60亿美元,国际资金加速流入新兴市场的趋势明确。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过90%,这一预期将有效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为国内货币政策操作创造更大空间。
同时,中美经贸博弈虽持续推进,但实际冲击弱于市场预期,美国对等关税再次获得90天暂缓执行期,市场预期得到进一步改善。
政策面上,促消费、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证监会明确提出“巩固慢牛格局”的目标。
10月“十五五”规划预期逐步升温,政策聚焦扩内需领域,婴幼儿补贴、消费贷款贴息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举措即将落地。
最新消息显示,“万亿级民企纾困金”属实,财政政策仍有充足发力空间。
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关注点是美联储降息决议落地。
如果降息25个基点,属于市场预期范围内,此前行情已部分消化这一利好,对市场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
如果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则将显著改善市场流动性预期,有望推动行情加速上涨。
同时需保留一定比例的机动仓位,以应对市场短期波动。
对于大盘股投资,可采取“先建底仓,低开做T,高开持股,破位离场”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认知,建立完善的交易体系。
后续行情中,指数创新高是大概率事件,但“慢牛”节奏不会改变,指数与个股行情分化可能持续,精选个股比判断指数更为重要。
中长期来看,中国股市需要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目前AI硬件领域已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这些拥有核心技术与市场优势的企业值得长期关注与布局。
尽管指数已逼近3900点关口,市场波动可能有所加大,但中长期“慢牛”格局未变。
政策托底效应与经济基本面向好,为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对投资者而言,无需过度预测市场短期波动,核心在于选择优质资产,合理配置仓位,在A股“慢牛”行情中稳扎稳打,逐步积累长期投资收益。
慢牛行情的形成,从来不是单一因素的偶然结果,而是经济基本面、政策引导、资金供给等多重力量协同作用的必然产物。
如今,这一基础更因外部环境变化得到进一步巩固。
经济基本面的韧性为市场提供坚实支撑。
宏观经济稳步复苏,成为股市最可靠的“锚”。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5.3%,高于年初设定的5%目标。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季调环比增速1.1%,不仅高于2021年以来的历史均值,更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展现出强劲的经济韧性。
政策引导的持续发力,是慢牛行情的重要推手。
监管层始终坚持“精准呵护”市场,从2024年9月降准降息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还有统一房贷首付比例三大政策同步落地。
到5000亿元互换便利、股票回购专项再贷款等创新工具推出,再到央行明确“支持汇金增持并提供充足再贷款”。
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执行力度持续强化,既稳定了市场信心,也为资金面提供有力保障。
更关键的是,监管层对市场生态的优化从未停歇。
2024年A股IPO融资额降至640.65亿元,创10年新低。
今年虽略有回升,但“严控市场抽血”的态度始终未变。
这种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正在重塑市场信任,这份信任也正是慢牛行情最珍贵的“润滑剂”。
资金供给的内外双增,为慢牛注入持续动能。资金是股市的“血液”,当前A股正迎来境内外资金双向涌入的有利格局。
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133家公司近3年股息率超5%,显著高于回落至4.2%的美国国债收益率。
在这一利差优势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北向资金逆势净流入738亿元,半导体、电池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配置重点,外资“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中国经济长期价值的认可。
相较于历史上的“疯牛”行情,当前慢牛的优势不仅在于“稳”,更在于其对市场生态、投资理念和经济发展的深层赋能。
只有市场生态不断完善,才能让慢牛从政策呵护走向自我循环,真正实现千山万水之后的万重山跨越。
A股的每一步攀升都在印证:慢牛不是口号,而是经济韧性、政策智慧与资金共识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当内外资金形成合力,当价值投资取代短期炒作,当市场韧性抵御外部冲击,这样的慢牛行情,既是投资者的福音,更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场慢牛行情,终将带着中国经济的底气,翻越更多万重山。
发布于:河南省宝盈优配-股票配资官方公司-配资炒股官网开户-配资炒股网站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